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科普日”活动

2017-09-20

        

主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优秀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为响应上海市 “全国科普日”活动,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拟开展宣传杰出科学家的工工作,帮助广大受众了解杰出科学研究者的科研事迹以及其研究成果,吸引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促进广大青少年走进科学,热爱科学。
        
        优秀科学家简介
        
        


李劲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李劲松博士从事体细胞重编程与胚胎发育相关研究。1993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7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8月起任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研究组长。现任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率领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人造精子”),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母细胞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并利用“人造精子”携带CRIPSR-Cas9文库实现了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证明CRISPR-Cas9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Nature, Cell Stem Cell, 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 。荣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组部万人计划。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细胞生物学会“普洛麦格研究创新奖”和“杰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陈玲玲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陈玲玲研究员2009年4月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和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5月 任助理教授,2011年初起任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陈玲玲研究员从事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IncRNA)研究,探索它们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小胖威利症,癌症等疾病发生的关联。近年来创建并利用RNA研究的新技术手段,发现几类新型RNA分子家族,阐析它们全新生成加工机制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以及与人类疾病密切关联;这些工作揭示了人类转录组调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开拓了非编码RNA研究的新方向。在Cell、Nat Rev Mol Cell Biol、Mol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责任作者论文40余篇;研究工作被Cell、Nature等专评推荐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及知名科研机构演讲40余次。2016年起为中科院特聘研究员, 2017年入选霍华德•休斯国际研究员 (HHM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lar),现任Genome Biol、Trends Genet、JBC等期刊编委。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协会 (CBIS) 青年研究员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奖、李汝祺动物遗传奖、基金委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